【泉州晚报、泉州网】聚“鲤”成势 “跃”阶而上 鲤城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2025-06-04 来源:泉州晚报、泉州网 责编:张夏洁 阅读:

来源:《泉州晚报》6月3日、泉州网6月3日

鲤城“壹境”青年新媒体人才之家正式揭牌

日前,以“泉州爱人才 人才爱泉州”为主题的第三届“泉州人才节”正式拉开序幕。音乐会、嘉年华、主题沙龙……鲤城区策划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全方位展现引才聚才的诚意与成果。近年来,鲤城区纵深推进人才“港湾计划”,着力发挥世遗典范城核心区,“海丝”文化重要发祥地和闽南文化发源地、传承地的优势,深入实施海丝人才提升工程,构建“引育留”链条,释放人才动能助力古城创新蝶变。

广开渠道“引”

让人才活水“奔涌而来”

近日,鲤城区聚焦优秀青年人才需求,发布涵盖人才生活补贴、技能人才补助、人才安居保障、子女教育优待、创新创业扶持、引才聚才激励、“鲤遇英才”品牌等7大方面的若干措施,加快集聚更多优秀青年人才来鲤留鲤就业创业,力争3年内实现新引进青年人才倍增目标。

“一直以来,我们都坚持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宽引才聚才的渠道,实现以‘才’‘产’‘商’引才,持续壮大海丝人才队伍。”鲤城区委人才办工作人员表示。除政策赋能外,近年来,鲤城还深化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黎明职业大学等高校合作,依托高校专家资源搭建引才平台,吸引各类青年人才500多名。同时,聚焦鲤城文商旅融合发展,围绕文旅影视与数字文创、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辖区十大产业体系成立多个行业协会,并打造泉府文化众创空间、漫客工场、1916创意产业园等不同主题空间,吸引优秀人才来鲤创业就业。截至目前,全区共有文化类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市级及以上众创空间、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8家,市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132人。

此外,鲤城区还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互融合,积极开展“双招双引”活动,促进项目、资金与人才一体引进。并积极探索“人才共享”模式,通过顾问指导、项目合作、“假日专家”等模式,柔性引聚200余名海丝人才,为古城发展、产业转型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多方联动“育”

让人才育成“继往开来”

培养古城文化传播者、培育非遗项目的传承者、培植产业发展的实干者……一段时间以来,鲤城区通过统筹推进文化传播人才、非遗人才、文创产业人才等海丝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赋能推动产业跨越发展。

鲤城区先后启动古城文化传播人才培育计划,将文化传播纳入人才培育,享受相关待遇。累计举办古城文化传播人才培训班5期700多人次,开展公益讲解、政务接待2500多场次,服务人才10万余人;成立鲤城区翻译工作者协会,形成一支涵盖英、日、韩、西班牙、葡萄牙等语种的翻译人才队伍,为古城文化跨语言跨文化传播助力赋能。

非遗传承方面,鲤城区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才保护,完善师带徒梯队发展链条,扶持和引导成立27个省、市级大师工作室和20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深耕“巾帼非遗绣品人才培养计划”“走进世遗·遇见非遗”“城南庙会·妙会鲤城”等非遗品牌,推动非遗保护传承教育。

此外,鲤城还建立产业人才项目孵化平台,实施“润物无声”青年创客文化IP孵化计划,搭建全国大学生旅游设计大赛、“才聚鲤城 好物相随”旅游商品设计大赛等平台,构建长效联动的业态培育孵化体系,扩大鲤城旅游商品的影响力。

用心用情“留”

让人才生态“近悦远来”

优质的人才生态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所在。为此,鲤城区加强关心关爱、强化保障支持,瞄准“需求点”、把握“兴奋点”、寻求“突破点”,变人才“流量”为人才“留量”。

日前,鲤城“壹境”青年新媒体人才之家正式揭牌。该青年新媒体人才之家依托“壹境”文创基地而设,该基地位于江南街道霞洲社区霞堤路31号,由华侨与乡贤捐建的公共建筑改造而成。今后将作为新媒体人才的学习、交流、创作中心,助力新媒体人才培养,共同推动鲤城“文旅过江”。目前,鲤城“壹境”青年新媒体人才之家已吸引了10余个工作室入驻,形成涵盖自媒体、文史、音乐创作、空间设计、艺术策展等领域的复合型文创生态。当前,《鲤城区“人才之家”地图》正式上线,地图收录29个各类人才阵地,方便各行各业人才在鲤城找到属于自己的“家”。

此外,鲤城区在青年文创人才集聚的金鱼巷、觅鲤等“网红”街巷、园区实行租金减免、宣传营销、创业辅导等扶持措施,举办“遇见鲤·筑梦同行”等主题青年人才素质拓展活动,引聚青年人才在鲤安家创业;并以新门街为主阵地,沿街两侧布局1个国家级、3个省级和3个市级人才阵地,构建涵盖公共服务、产业集聚、创业孵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全方位人才服务街区,举办古城华服徒步、古城讲堂、文化沙龙、艺术展演等活动150多场次,不断提高人才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本站支持IPv6    闽ICP备11007778号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1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