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财经报》12月12日
与企业共同开发专利,帮助企业研发推出新产品、解决技术落地难题……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有超过5500名科技工作者,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带着新理念、新技术深入基层,为服务单位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
科技特派员,是政府选派出来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民看病难等问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被大家称为“科特派”。科技特派员制度在25年前诞生于福建南平,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实施。
2019年以来,泉州黎明职业大学副教授颜国霖利用学校智能制造专业群优势,陆续以市级科技特派员、省级科技特派员的身份,为泉州千品千艺科技有限公司、安溪县尚品千艺模型有限公司、福建省微柏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等单位提供科技服务。
“刚开始服务企业还是有畏难心理的,毕竟待在学校里研究理论偏多,实践偏少,后来随着与服务单位不断沟通和交流,解决问题越来越得心应手了。”颜国霖说,他先后为企业提供五十多次服务,助力企业整合研发人员、设备、市场等资源,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升级改造数控车床,推动企业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
“考虑到前天气体管路堵了,可能氢气流速较低,因此准备降低氢气流速看看。”清源创新实验室科技特派员闫龙飞在微信中与福建纯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对接人钟晓琳沟通实验数据及管路堵塞解决方案。这一年,闫龙飞通过线下讨论、线上沟通,为该企业提供服务19次,高效圆满地完成了实验方案设计、装置选择、仪器升级改造等工作,帮助企业提升产值300余万元。
包括闫龙飞在内的9位科技特派员、1位常驻专家、1位室企对接负责人和1位工作站负责人,共同组成了清源创新实验室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工作站持续优化科技特派员结构,根据他们的专业和特长,找准科技和产业的结合点,努力将科技特派员安排到最有利于发挥其专长的地方。”清源创新实验室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负责人吴荣荣说,在服务过程中,科技特派员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检验了技术能力,加速了科技成果落地,参与积极性越来越强。
泉州市财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福建是科技特派员制度诞生的“摇篮”。长期以来,泉州财政部门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强化科技特派员考核评价结果运用,积极构建讲担当、重实干的评价激励机制。2024年,泉州市级财政投入902万元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除了根据年度考核“优秀”“良好”等不同评价结果,对科技特派员个人、工作站给予不同奖励外,还大力支持后补助项目实施。
“我们针对科技特派员新创办、领办、协办科技型企业、科技服务实体或合作组织,或以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入股、资金入股、技术服务和租赁经营等形式建立利益共同体,经考核评估后给予不超过10万元的运营补助,旨在鼓励科技特派员和企业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产出更多高质量的服务成果。”上述工作人员说。
惠安县崇武客记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客记食品)是泉州本地一家主营水产加工品和速冻食品生产的企业。“客记食品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我们深刻认识到,面临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唯有依靠科学技术和创新思维,才能让企业永葆生命力。”客记食品执行董事龚建鸿说,过去一年,作为泉州市科技特派员后补助项目之一,客记食品获得了一系列专业的技术服务。
龚建鸿给记者展示与科技特派员本人及所在单位签署的三方协议书,协议书上明确写有科技特派员服务的对象需求、服务期、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等信息。“过去一年,科技特派员帮助我们研发推出了虾仁粳、章鱼丸、扇贝球等多款新品,组织开展了2次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培训、2次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培训,还指导我们参加了2024年中国(青岛)国际渔业博览会、第二届崇武鱼卷文化节等活动,帮助企业进一步打开知名度。”龚建鸿说,企业发展“如虎添翼”,总收入比上一年度增长11%。
25载“科特派”,在新时代持续闪耀着新的光彩。